倾注爱心  成就学生――山东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轻工业学院高级实验师王玲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07-07-10通讯员:出处:人员机构供稿审核人:责任编辑:访问量:2532

     王玲从1990年开始担任班主任,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凭着一股韧劲和对学生满腔的爱,她把学生引向了成功之路。她经常对年轻的同事说:“如果把三尺讲坛比作一方泥土,只要辛勤耕耘,精耕细作,就肯定会有好的收成。”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她坚持突出一个“严”字,重在一个“养”字,把管理落实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上。一是抓教育。学生一进校门,就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往届毕业生报告会等教育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规划大学生活,为成功完成学业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二是建立制度。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突出强调学习成绩、日常表现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荣誉称号、困难补助等挂钩。三是用干部。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选准选好学生干部,使其在良好班风形成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重养成。做到抓学习、纪律、卫生及制度的落实始终如一,通过自愿送温暖等社会实践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王玲老师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把学生四年的学习奋斗目标定位在完成学业、全面发展、力争考研等不同层次上。为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她邀请往届优秀学生回校作报告,向他们讲解考研的经验、方法和体会;为学生搜集、提供全国十几所名牌大学近十年的专业课考试题等等。通过这些工作,她所带的班级90%以上的学生都把目标定在刻苦学习、力争考研上。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她狠抓大一、大二时学生的数学和外语等基础课的学习,经常邀请高年级学生到班里介绍学习经验,让班里的学习尖子上习题课,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实行结对子扶助的方法,以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她还非常注重强化制度约束,激励共同进步。比如,在优良学风宿舍评比中,规定有四人次获奖学金、无不及格人次的宿舍,集体受奖;对提前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方面向他们倾斜。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她经常找同学谈心、了解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一心向学。她要求学生每学期期末撰写书面思想、学习总结,以便针对问题有效及时地开展教育工作。
 
      王玲老师深入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全校闻名。许多学习或生活上存在问题的学生都愿意找王老师聊聊。该校信控学院的一名学生患有抑郁症无法正常学习,几近退学,但在王玲不厌其烦耐心帮助下,很快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学生的父母感激不尽地说:“是王老师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王玲从不放过任何教育学生的机会,她看到心理咨询对解决学生的某些问题很有帮助,于是,她干脆向学生公布了小灵通号码,不分节假日,二十四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一旦接到电话,她无论多忙都会挤出时间开展“工作”。
 
      在王玲眼里,存在家庭困难、性格孤僻、心理偏执等问题的学生都作为特殊学生对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实际工作中,她非常注重体贴爱护和密切接触这类学生,和他们谈生活、谈学习、谈思想,与他们交朋友,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工作,不但使学生得到了温暖,而且也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他们树立了刻苦学习的信心。2002年,有一名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孤儿学生来校报道时,村干部拿着县、乡民政局的证明信和一个包有1000元现金的纸包来送他。王玲老师及时把这名学生的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学校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给他减免了全部的学费。这名学生在校的四年里,她一直接济他的生活,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给了他莫大的精神抚慰。在王玲的关怀下,他学习刻苦,年年获得奖学金,并于2006年顺利考取了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有一名来自菏泽曹县的学生,其父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母亲在他不到1岁时离家出走,是年迈的祖父母把他抚养成人,入学时祖父母已经过世,无半点儿生活来源,在王老师与学校有关部门的积极沟通下,学校为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有一天,他突然来到王老师的办公室说:“我与马加爵有同样的心态,我不想当马加爵。”自那以后,王老师就特别注意了他,除了经常找他谈心外,还经常给他生活费,每逢节假日就把他领到家里过节,让他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后来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进步很快,连年获得奖学金。2006年3月,当得知他以373分的高分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时,王玲激动地一夜没合眼。这位学生的事迹还先后被《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齐鲁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
 
      王玲就是这样一直关心、帮助和支持着这些特殊学生,不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而且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她倡导成立了特困生修车社团,既缓解了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2006年4月,王玲老师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了特困生救助基金,为长期有效地开展特困生帮扶活动提供了平台。基金建立一年以来,已收到18笔捐款共计24000多元,她自己每年至少要拿出1000元捐到基金里。基金只是无偿提供给优秀困难学生使用的,以便让后来的学生循环使用。王玲说:“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仅2006年,她就用基金为20多名学生垫支学费18000元。
 
      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使王玲深深地体会到,家长的配合,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她经常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以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及家庭状况,并动员家长要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她还采取“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每学年亲自为每个学生的家长回信介绍学生的有关情况。她为了学生而用心良苦的做法赢得了学生家长的称赞,也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
 
      自1990年以来,她先后担任了6届共12个班级的班主任,其中有7个班8次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6个班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名列全校前茅,已毕业的7个班共270名学生中,有11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80多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她先后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
 
      尽管,王玲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嘉奖,但她仍一如既往地默默为学生做着工作。时至今日,对她而言,最难忘的就是每年的3月份考研成绩公布的日子,一个个学生榜上有名的喜讯让她感到了莫大的幸福和快乐。正如她所说的:学生们有出息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大的心愿。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王玲老师的真实写照。
 

媒体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