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着力营造崇教尚学的浓厚风气,激励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筑牢初心、勇担使命,9月5日,校(院)在长清校区召开教师节座谈会。校(院)党委书记吴衍涛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院)长段培永主持会议。校(院)党委副书记刘玉,驻校(院)纪检监察组组长、纪委书记房克乐,副校(院)长乔丙武、许崇海、吉兴香,校(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侯连涛出席会议。校(院)教师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吴衍涛代表校(院)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向所有奋战在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广大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坚持把为学、为事、为人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当好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理想信念”是摆在第一位的。希望老师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用心用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滴灌到校(院)学子成长发展全过程,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切实引导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二是要提升品德修养,始终秉持“春风化雨、知行合一”的育人情怀。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校(院)要始终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位置,既坚持树典型、立标杆,评选最美教师,让大家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又坚持讲规矩、严纪律,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让大家知敬畏、守底线。希望老师们进一步深化育人情怀、涵养自身品德、严守学术道德、恪守诚信底线,深耕三尺讲台、潜心立德树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给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以醇厚的仁爱之心给学生以春风化雨的关怀,真正做既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涵养德行的“人师”,努力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三是要锤炼能力本领,始终保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进取精神。希望老师们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能力素养,努力成为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既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持续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实习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地教好每一个学生,真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付出指数”造就学生的“成长指数”“成才指数”,切实培育更多金专、金课、金教材、金师、金赛、金成果,努力培养更多创新应用型人才。又要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牢固树立“服务产业发展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深度对接我省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六个一”工程、“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先用后付”试点工作等,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加大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切实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真正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经济发展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四是要勇担时代使命,始终践行“攻坚在我、功成有我”的责任担当。今年初,校(院)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实施了“冲一流”的“1234”工程。作为校(院)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老师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校(院)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唯星必摘、唯旗必夺、唯分必争、事争一流,团结一心共奋进、全力以赴“冲一流”。校(院)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广大教师成长发展,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创新价值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和职称评聘制度。
吴衍涛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牢科教报国责任担当,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书写好“强国强省建设、工大(科院)有为”的时代答卷!
段培永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杰出人才的需要、对先进科技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教师肩负的责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大。每年教师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一个充电蓄能的加油站,更是一个接续奋斗的新起点。段培永对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提出三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站稳“三尺讲台”、潜心立德树人。广大教师既要聚焦学科和产业发展前沿,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要筑牢育人初心、强化师德师风,做涵养德行的“人师”;更要积极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数字化育人实效,真正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二是要胸怀“国之大者”、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校(院)争取资源、加快发展的最大突破口,更是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最好体现。大家要主动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难题,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是要聚力“一流建设”、主动担当作为。广大教师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争当教学先进、科研先锋、服务表率,以“小我”之力汇聚起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强大合力,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希望各位优秀教师代表,在今后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奋发图强,创造更加辉煌的事业。各职能部门为师生提供更贴近、细致、温暖的服务,全力做好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作,共同营造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打造“学在工大(科院)”的亮丽品牌。
会上,2025年第五届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朵一凡,科研获奖教师代表尚盈,青年人才教师代表孙成龙,光荣从教30年教师代表曲静然,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及校(院)最美教师(团队)吴笑兵、刘克印、程伟、王力、刘国富、张淑慧、高皓、于力等12位老师依次分享了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真切体会与深厚情感,深情讲述了身为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初心坚守,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与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