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最美劳动者 齐鲁工业大学臧立华教授

发布时间:2013-05-02通讯员:出处:人员机构供稿审核人:责任编辑:访问量:284

         4月26日,记者与山东轻工业学院的臧立华教授取得联系时,他正在外地出差,一直到28日下午才能回来。而得知自己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劳动者”这一称号,臧老师直呼“没有想到”,最让他感恩的,就是他所在的学术团队11人的支持。而说起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个学术渊博的学者,打开了话匣子,用一个通俗的说法,他的科研成果主要在于利用这项新技术,让那些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不再大肆排放,空气中恶臭的气味也变得不复存在。
                                             
                                                不经意的一句话
                                           成了臧立华的研究课题
  
      出生于1964年的臧立华,是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也是山东省高校清洁生产与工业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记者与他见面时,他刚从外地的一家企业赶回来,而接下来的五一假期,他还要到外地进行企业调研,对于众多味精等氨基酸生产企业来说,臧立华教授就是他们企业排污的一个大救星。
  
      说起自己做科研的经历,臧立华坦言,这与11年前一家企业老总不经意的一句话有密切的关系。2002年夏天,臧立华去一家企业实习。在与企业管理者交流的过程中,老总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温蒸发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污染物,对生产者和周边群众都会产生影响,不知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出,现场的其他人并没有很在意,但却引发了臧老师的思考。
                                               
                                               烟囱下面做实验
                                          突破了污染治理的难关
  
      对于氨基酸生产企业的排污大烟囱,臧立华经常想,这样的烟气可以看作“飘浮在空气中的油滴”,这一创新理论的提出,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真切地模拟实验环境,臧立华和他的团队在企业的烟囱下面临时搭建了工棚,从烟囱中引出一根导管进行现场试验,自己组装实验装置。由于烟气液化后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身上穿的衣服,也都被腐蚀出了一个个洞。
  
      经过数次实验,臧立华终于找到了耐腐蚀的理想的非金属材料作为装置,这一科研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和认定。
  
      如今,我国氨基酸生产行业目前已有近80%的企业采用这一技术,韩国希杰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也采用了这一技术,现在这些企业高大耸立的烟囱已经不见了。
                                                  
                                              对获奖感到意外
                                           更多感谢团队的支持
  
      对于自己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劳动者”,臧立华教授连称“没想到,确实非常意外”。他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靠团队的力量,团队里的11位老师,他们都非常优秀,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之间能够形成互补,创新思想都得益于团队成员的集体贡献。另外,他的实验室里还有十几名研究生和十几名本科生,他们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如今,臧立华教授成为环保领域的知名专家。但他始终认为,大学老师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教学,让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和科技前沿,教给学生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为此,他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创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自己写讲义,把最新成果第一时间带进课堂,教给学生。

媒体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