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依托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采用科教融合的模式组建示范学院,主要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该学院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和谐共促的方式提升专业学科发展效果和效率,探索建设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型教育模式。借鉴先进学校办学理念,秉承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理念,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需求,培养能适应国家能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

1、“2+2” 小班制人才培养模式。前2年由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主导完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课程,注重文理渗透;后2年由能源研究所通过依据社会需求和领域前沿确定培养方向,确定专业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并以“小班制”方式开设。

2、“一对一导师制”。导师和学生“一对一”结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阶梯式培养,帮助进行学业设计、发展规划,并在第三年进入导师课题组重点培养,进行实习实训和参与科研创新。

3、专业科研团队主导专业教学。构建“专业共性课+方向特色课”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教学计划,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导师的学术团队,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4、多层次的综合实践体系。构建工程基础训练、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训练和创新训练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主、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能力与训练。

5、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目标和人生规划,实施应用型(创业、就业为主)和学术型(考研和出国为主)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注重实践能力,学术型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素质培养。

6、多层次奖助体系。在贯彻落实国家设立的各种奖助贷政策的基础上,设立重点实验室基金、企业基金、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等多种类型的专项奖学金,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优异教学条件和最好的教育机会。

7、多渠道国际交流培训。依托能源研究所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已经建立的良好稳定的国际交流渠道,在科研项目合作、产业技术创新研发、人员交流培训互访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培训通道。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电力、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暖通、建筑、船舶动力等行业,可在相关科研院所、学校、设计院、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能源、动力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能源管理、政策规划等工作,并有较高比例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宣传视频:能源与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