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地处山东省会——泉城济南,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胶东工业学校。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学校和“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2016年12月,经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组建新的工业大学。2017年5月,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组建完毕,开启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现有79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3个艺术硕士授权领域、1个金融硕士授权领域,2个翻译硕士授权领域,设有26个教学单位,15家创新研究机构,是涵盖工、理、文、经、管、法、医、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在校生30000余人。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3745亩,主校区长清校区坐落在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中心位置,北依黄河,南拥泰山,坐齐望鲁,文脉绵延。学校还设有济南市菏泽校区、历城校区、千佛山校区和彩石校区,同时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城市设有研究机构。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条件先进,基础设施齐全,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纸质图书259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39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体育场馆、公寓、食堂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校园建筑、绿化按国际园林标准设计建设,环境优美宜人,为“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7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99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外籍院士10人,72人次获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134人次获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

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数学与统计学院、金融学院、体育与文化产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科教融合学院)、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科教融合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科教融合学院)、国际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科教融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院等24个教学单位。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按照“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等大赛中屡获大奖,成绩斐然。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众多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慕名前来招聘学生,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3.81%。学校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学校现有9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3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中国超级计算济南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9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07项,省部级项目25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9项, 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26项;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785篇,出版著作118部。化学、工程学等8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齐鲁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

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先后与美、德、法、韩、乌克兰、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办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就业、科研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服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学校现有中德和中新(新西兰)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建有移民签证雅思考点,每两年主办一次“国际啤酒饮料技术研讨会”。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和成果转化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基辅学院,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33个;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70余项,国家、地方引智项目90余项;目前每年来我校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170人左右,长期在我校工作的外国专家超过30多人,获得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发展前景展望:整合后的新齐鲁工业大学,汇聚了山东省优质的科教资源。根据省委省政府规划,“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大学,轻工、食品、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当前,学校正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教融合合作模式,大力实施一流大学建设行动计划,按照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完善科教一体化发展运行新机制,创建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秉承“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遵循“围绕一个目标、打响两个品牌、聚焦三个一流、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抓好五大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和“质量立校(院)、特色兴校(院)、人才强校(院)、学科领校(院)、开放活校(院)”的工作理念,积极参与国家“蓝黄”战略和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加快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大学建设步伐。

一个崭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正以开放的胸怀,期待着同样卓越的各地学子、学者的到来,共同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数据截至2019年6月)

齐鲁工业大学招生办网址:http://zsb.qlu.edu.cn/ 

招生办微信: